地震对全国经济影响有限
5月28日,发改委副主任穆虹在国新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由于四川在全国GDP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大概是4%左右,而重灾区占的比重更是只占千分之几,因此,汶川地震对宏观经济基本面不会造成在太大的影响。
地震对CPI影响有限
由于四川省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大省,受灾可能使社会上对食品特别是农产品价格上涨的预期增强。对此,穆虹表示,目前中央已经动用了部分储备粮,保证灾区人民的粮食供应。中央储备粮资源非常充足,调动一部分解决局部的问题,对整体上不会构成严重的影响。
发改委综合司司长石刚表示,尽管粮食价格是影响CPI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中国粮食自给率高,库存充裕,以及全国夏粮丰收在望等,保持粮价平稳仍具备较好的条件,因此不会对CPI造成太大影响。
损失成倍于雪灾
据介绍,这次大地震强度里氏八级,最大的烈度达到11度,对当地和周边的基础设施造成的破坏是空前的,损失极其惨重。穆虹表示,由于损失还在继续以及交通困难,地震究竟造成了多大的经济损失仍在统计之中。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预计造成的损失将成倍于今年春天的雪灾造成的损失。
三年完成灾后重建任务
穆虹表示,从灾后重建的一般规律来看,整个过程大体分三个阶段:前期工作阶段、编制规划阶段、组织实施阶段。现在正处在前期工作阶段。在制定规划阶段,主要是编制灾后重建的总体规划和一系列的专项规划,以明确任务,落实资金,确定具体的实施步骤。“在组织实施阶段,主要是依据已经编制的规划,中央给予大力支持,各兄弟省区进行对口支援,举全国之力,按时、保证质量地完成各项重建任务。”穆虹说,将用三个月的时间完成前期工作和灾后重建的总体规划,大体用三年的时间基本完成灾后重建的主要任务。
此外,穆虹还表示,由于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经达到了47%,且油价处于历史高位,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不会进一步扩大进口,采取更多的节能措施则是更积极的做法。此外,目前发改委也不鼓励大规模的煤炭出口。
(《证券时报》2008年5月2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