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苏泽
文化产品作为商品开始进入市场,文化经纪应运而生,从事文化艺术的经纪人亦纷纷涌现全国各大城市之中,触角伸入艺术各个门类。而现在应该有更多的从事文化经纪的公司机构。演出经纪、艺术品经营代理、版权代理、艺术拍卖等等,逐渐深入到文化艺术的每个角落中,文化艺术经纪在文化艺术经营活动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虽然文化艺术经纪发展迅速,但相比较房地产经纪人的队伍来说,文化经纪人的数量还是非常有限的。有业内人士分析,从目前从业人员的数量来看,整个队伍的从业人数不到整个行业需求的50%,且极其缺乏高素质的经纪人。相信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开展,对于文化经纪人的需求必将会进一步扩增。
我国经纪人制度还不完善,大多还是那种“人情式”的经纪人方式,如有子女、亲戚和配偶做经纪人的,有学生为老师做代理,还有熟人、朋友互相帮忙的。经纪人与艺术家都碍于面子,与艺术市场的运行机制和规律格格不入,很不利于完善中国的经纪人市场机制和运行准则。
目前,中国的经纪人多数只有短期行为,没有长期打算,或是急功近利的倒买倒卖,或是炒作冒险,将艺术经纪视为一种投机生意,这就导致艺术市场中的很多艺术作品的价格存在着大量的泡沫,不利于艺术市场的健康发展。虽然政府和专业人士都积极倡导文化经纪的制度化、规范化,但经济的全球化、信息的全球化也给经纪人的身份带来了新的挑战,许多信息已不再是经纪人所能独占的了,灵活的艺术家有时也会自己为自己做经纪人。
面临着电脑和互联网的普及,很多艺术经纪人确实存在着失业的危险。因为经纪人的经纪活动主要建立在他人所缺乏信息的基础上。而现在艺术家个人的多语种网站逐渐建立,网上点对点直销开始成为艺术家的普遍行为,国家网络管理及公民诚信管理进入正轨,网上交易随之会成为一种放心渠道。这样信息置于数以亿计的眼睛之下,基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文化经纪人,便因为信息对称、点对点交流的普遍化对中介穿连作用的消解而走向萎缩。
因为网络交易的方式简便快捷,避免了税收之争、复杂的价格谈判及人际周旋,加之网站有涉及作品和作者的详细介绍和交易说明,从而改变了传统直销过多牵制精力的弊病。经纪人很有可能会被裁员、整合变成一个个在网络上管理数千艺术家的虚拟经纪人。文化经纪人事实上就变成了网络管理和信息处理人员。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已开始出现网上艺术品经纪人。中国的一部分艺术网站也有这样的发展趋势。因此,已有人预言,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传统文化经纪人的复杂功能将被其他职业肢解,如画廊、专职律师、策展人、批评家、咨询机构等等,尤其是画廊将直接吞并独立文化经纪人。因为作为中介的独立艺术经纪人是信息不对称的产物,加大了交易成本,不符合未来的交易成本最小化的发展趋势。但是当网络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时,网络交易势必也会暴露其弊端,文化经纪人的队伍会缩小,但决不会灭亡,真正的文化经纪人还会存活下来的。
现在,我国经纪人的发展现状处于一个比较特殊的位置。经纪人在我国的社会分工和身份的界定还不是很清晰,还处于宏观笼统的状态。经济全球化,出现了跨国经纪活动和多级经纪代理。但由于不同国家收入水平和竞争实力不同,加之追求差额利润最大化的资本冲动,往往跨国经纪活动只是上一阶层国家对下一阶层国家的艺术家提供经纪,几乎很少有逆反现象。
信息全球化的发展将一部分文化经纪人的职能消解,使一部分经纪人从事其他职业。因而,文化经纪人在我国的发展状况是多元的。它有可能会发展成传统形式的规范的经纪人队伍;也有可能经纪人依然还是多种身份同体的“多面手”;有可能中国的经纪人会走向与国际接轨的道路;也有可能中国的网络交易发展得很具规模,经纪人都成了“网管”。经纪人会随着我国的发展现状有向多种方向发展的可能性,毋庸置疑的是,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文化经纪人已被突出的提了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