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在实现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结构调整也取得积极成效,凸显出一些新变化和新趋势。经初步核算,我国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10.4%,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8个百分点。
“三驾马车”行进更趋均衡
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增长更趋均衡,是今年以来经济结构调整中的显著亮点。
上半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1.4%,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6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3%,比上年同期加快0.4个百分点;出口同比增长21.9%,比上年同期回落了5.7个百分点。数字表明,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消费增长的作用在加强。在投资和出口的实际增速下降的背景下,消费需求保持稳定增长,对防止经济过快下滑起到了重要的缓冲作用。
工业结构更加协调和优化
今年以来,在“两高”行业生产和出口放缓的同时,高技术制造业呈现加快发展的势头。1至7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增长17.5%。按可比价计算,高技术制造业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10%,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1至7月份六大高耗能行业生产增长14.4%,增速同比回落5.3个百分点。按可比价计算,高耗能行业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32.3%,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上半年,全国单位GDP能耗同比降低2.88%,这一数字高于去年同期2.78%的降幅。数字表明,我国经济增长的“绿色”含量进一步增加,产业结构也进一步优化。
区域发展的均衡性加强
“区域发展的均衡性进一步增强,是上半年结构调整的又一个明显趋势。”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宏观经济室主任张晓晶说。
近年来,我国通过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崛起等战略,积极推动全国区域经济格局的调整。今年以来,虽然东部地区增速出现了回落,但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增长在加快。
【《人民日报·海外版》8月1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