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近几年房价的“高烧不退”,眼下楼市价格松动的迹象已现端倪。开发商频掀“折扣大战”,银行开始下调房贷利率揽生意……但市场成交仍持续着低迷状况,市场观望气氛日益浓重。
楼市发生的新变化,自然是几家欢喜几家愁。究竟是什么原因推动房地产市场发生这样的异动?“目前这种状况可以说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研究所所长任兴洲分析,2004年以来国家对房地产市场持续调控的累积效应,特别是2007年对土地的调控政策和第二套住房房贷政策效应明显显现,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于房市的预期,整个楼市开始变得有些理性。股市大跌、CPI上涨、油价高涨,加上年初的冰冻雨雪灾害,四川汶川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的发生,种种市场的不确定性也让购房者充满犹豫。
扑朔迷离的楼市,在2008年上半年释放出新信号后,究竟会走向何方?
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刘洪玉说:“中国住房市场要经历一个相当的调整期,去消化前两年形成的价格泡沫,使之回归与经济基本面及居民家庭支付能力基本协调的水平。如果宏观经济进入缓慢增长阶段,这个调整期可能还会延长。”
进入2008年,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不少欧美国家房价回落,一部分热钱开始寻找新的投资区域和渠道。而受奥运会、世博会等利好因素的影响,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下,境外资金流入逐利,更是搅动了并不平静的楼市,给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带来新的复杂性。
尽管理性回归之路艰难,但防止楼市的大起大落始终是各方的共识。
(《证券时报》2008年7月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