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开发计划署7月4日在北京发布的题为《2008年世界经济和社会概览》的报告指出,经济不安全的状况目前正在全球蔓延。报告特别强调,由气候变化引发的自然灾害已成为导致经济不安全的重要因素。
报告指出,自1970年以来,全球共发生了7000余次重大灾害,致使250万人丧生,造成至少两万亿美元的损失,给无数人的生活造成影响。据统计,目前在全球范围内,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比上世纪70年代高4倍,有更多的人流离失所。
由于贫穷、高负债水平、公共基础设施不足、经济缺乏多样性等原因,发展中国家受自然灾害的威胁比发达国家更大。有数据表明,发展中国家因自然灾害导致的死亡率比发达国家高20倍至30倍,甚至更多。
报告还指出,发展中国家受灾后的恢复速度远比发达国家缓慢得多。据估计,未来10年,全球因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可能将达到1万亿美元。
报告说,为缓解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不安全,国际社会需要制定应对战略。一些国家,尤其是较小的和较贫穷的经济体,往往没有足够能力应对自然灾害,因此亟须建立全球救灾机制。该机制可以通过吸收各种分散的贷款,迅速为受灾国家开辟融资渠道。
联合国副秘书长沙祖康当天强调,“国际社会应把防治自然灾害和发展战略更加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增强应对灾害的能力,防止自然灾害演变成人类灾难。”
(《中国青年报》2008年7月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