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将举办北京奥运会,2008年的中国无疑凝聚了世界更多的目光。全国两会召开在即,世界各国将通过这一观察中国走向的窗口,了解中国如何应对全球化背景下的挑战,了解中国这艘航船在世界风雨中如何更好地破浪前进。 全球化给中国带来机遇 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作出的战略部署的第一年,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30周年,是举办北京奥运会之年,也是实施“十一五”规划承上启下的一年。这一年,中国将在更广阔的国际舞台上,迎接互利共赢的新发展。 “到今年年底,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就30年了。中国融入全球化的方针与建设市场经济的方针并举,内政和外交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主任研究员雅科夫•贝格尔最近如是评论道。事实的确如此,从1978年到2006年,中国进出口总额从206亿美元增长到17607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5%左右。这期间,中国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超过6850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中有480多家在华投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认为,“中国正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最大推动力”。 外部经济环境带来挑战 进入2008年,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世界经济在连续5年扩张之后放慢步伐,不可避免地给中国带来挑战。 在美国及世界经济放缓背景下,中国的出口将受到影响。美国罗斯资本合伙公司副总裁唐纳德•斯特拉斯海姆认为,中国很多出口商品都运往美国、日本和欧盟国家,这些发达国家经济放缓将导致购买力降低,影响中国产品出口。 与此同时,贸易顺差过大会导致贸易摩擦加剧,也加大了中国经济受外需影响发生波动的风险。此外,国际市场原油、商品价格上涨将给国内市场带来压力,也会加大国内的通货膨胀预期。而美国的次贷危机导致近期全球金融市场剧烈波动,中国也很难置身事外。挑战似乎并不遥远。 中国将支撑起全球经济 做好2008年的工作,对保持中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具有重大意义。 世界银行中国局局长杜大伟说,尽管全球经济的放缓会影响中国的出口以及贸易部门的投资,但国内需求应会保持旺盛势头。英国《金融时报》援引世界银行驻中国代表处的经济学家高路易的话说:“如果中国能够重新调整经济,减少对资源和资本的依赖,推动环保经济的发展,让更多人分享成果,那么长期保持9%至10%的年增长率将会是全世界发展中国家都期待的结果。” 当中国的经济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发展时,中国在2008年将继续给世界带来贡献。英国《金融时报》则断言,“一个发展均衡的中国,将支撑起全球经济”。 (《解放日报》2008年2月2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