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5月12日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4月份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了8.5%,涨幅比上月反弹了0.2个百分点。这样的数据让刚刚松弛一点的宏观调控神经再次紧绷。未来稳定CPI,还有哪些宏观调控措施可用?多位专家给出了对策。 对策一:继续提高粮食出口关税。 国家统计局表示,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仍处于高位,与国际市场初级产品、特别是粮食价格持续大幅度上涨导致国内食品价格居高不下有关。 统计显示,4月份我国居民消费品价格水平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2.1%,涨幅比上个月攀升0.7个百分点。国家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张永军对此表示,要稳定CPI,就要进一步提高粮食出口关税,限制粮食出口。 对策二:暂停征收利息税。“由于物价高位运行,当前居民存款实际利率为负,居民存款大幅缩水,从紧的货币政策效果大打折扣。”张永军建议,应暂停5%的利息税。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也表示,取消利息税对于稳定通货膨胀预期、提高中低收入人群的实际收入水平很有必要。 对策三:再次上调个税起征点。“物价上涨对低收入人群体的影响最大,我觉得工薪阶层个税起征点提高的幅度可以适当大一点,以此实现低收入人群安居乐业,保持社会的稳定。”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许善达呼吁。 许善达建议,对于没有达到个税起征点标准的低收入群体,政府要增加教育、医疗等公共开支,进一步减轻低收入群体在这方面的支出增长。 对策四:货币政策不以加息为主。货币政策可以用提高利率的办法,也可以用控制规模的办法来解决松紧的问题。去年以来央行提高利率,又提高了准备金率,双管齐下。 许善达认为,在面临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局面时,应该采取控制规模的手段,而不要把提高利率作为主要手段。因为如果提高利率,就会进一步增加企业贷款的资金成本,从而进一步推动物价水平的上涨。 (《北京商报》2008年5月13日])
|